Page 23 - Issue04
P. 23
gͭgʕg̯gɽgኪ
CEECS資訊電機學院
■ 圖一:電機系許晉瑋副教授榮獲九十九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。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, NCU
教授特寫
(攝影/秘書室新聞組古明芳)
■ 圖二:綠色LED可應用於房車感應系統的光源,其特點為耐高溫
、損耗低、較穩定等。
■ 圖三:不及指尖大小的光偵測器是構成光接收器的主要元件。
無畏無懼的學思歷程
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2010的postdeadline
光纖通訊的發展始於1960年代,1980年代後
session。
期因參鉺光纖放大器和半導體DFB雷射技術逐漸成
誠如日本江戶時代後期至明治時代的啟蒙大師
熟,使得光通技術邁向商品化。雖然2000年代末 ,提倡個人須具備數理地史科學知識與自立精神的
期進入光纖通訊產業的泡沫化時代,然而,美、日
福澤諭吉所言:「在相信的世界裡有許多的詭詐,
、歐等先進大國在光纖通信的研究卻從未停歇。許
在懷疑的世界裡有許多的真理。」這正是引起許晉
晉瑋秉持著一股熱忱,面對當時在光纖方面的技術
瑋老師共鳴的一段話,況且在那樣的時代裡,福澤
已經相當純熟的日 (NTT)、美(Bell Lab)、法 諭吉所提出的先見和銘言,引用於現今人生際遇裡
(Alcatel),他無畏無懼地認為在這產業上仍然有更 或做研究中,都足以發人省思。許晉瑋老師並以此
上層樓的空間,便毅然決然地投入光通訊用主動光 期勉學子:充實自我知識,養成好學與思辨的獨立
電元件的研究。 精神,找出問題,勇敢的問對問題,而非僅止於讀
許晉瑋副教授在大學時期所學以半導體物理固 完大量的文獻資料,盲目服從。閱讀是一個起點,
態組為主,並選修許多固態組外的課程。就讀台大 而從中發現、挖掘、尋思解決之道,才能在研究中
博士班時期,深受孫啟光指導教授全力以赴、躬行 有所斬獲,而不至浮沉於龐大的文獻汪洋中,迷失
實踐、專注投入研究的熱情所影響,將這種精神內 方向。
盡信書不如無書 化成自身對研究的一種態度和一種不輕易妥協的堅
持;同時因教授提攜,得以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 友善環境,助於跨領域尖端研究
電機系許晉瑋副教授 芭拉分校(UC Santa Barbara)研讀一年,不僅從美 管理、可共用的微光電實驗室大表讚賞。當初他選
談及研究,許晉瑋副教授亦對學校提供了集中
國人身上學到實事求是的研究精神,而且在研究上
受到Professor Mark Rodwell啟發,豁然開朗,對 擇於中央大學任教,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央大
學所提供的友善研究環境。微光電實驗室開放的管
分佈式高頻元件更加地了解,頓時原本書中羅列的
理模式,有別於其他學校在使用設備上的諸多限制
從中央大學超高速光電元件實驗室(Super 極體(laser diode)。而構成光接收器的主要元件是 一連串很難表現出物理意義的方程式,變得淺顯易
,新進教授和研究生享有齊全的資源,不受限於昂
photonic & Electronic Device Group, SPED 光偵測器(photo-detector),利用光電效應將入射 懂了。
貴儀器使用權限,對於所從事的研究發展,具有很
Group)出發,許晉瑋副教授的研究廣泛,包含跨 的光訊號轉為電訊號。光偵測器通常是以半導體為
從疑信中突破限制 實質的助益。
洋海底光纖通訊、社區光纖通訊、光纖無線通訊和 材料的光二極體(photo diode)。
於是他深深體悟出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。以 光電科學研究中心的微光電實驗室,乃於民國
汽車光纖通訊等。其以超高速光通信元件與量測系 光纖通訊技術已從早年的遠距離傳輸遍及於日
往我們都過於相信書中既定的知識,研究思考方向 八十九年起教育部「大學追求卓越計畫」補助下,
統、高速矽鍺光電元件、兆赫波光電發射器和應用 常生活3C產業之中。現今汽車光纖通訊常見應用於 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受到作者的主觀偏見影響。然而 由光電所、電機系許多老師通力合作而成立。其提
見長,尤以高速高功率光偵測器上的貢獻,在世界 車內3C產品連結,如衛星導航、DVD/CD音響、 對於分佈式高頻元件的研究,許晉瑋副教授換個角 供高度潔淨的實驗空間,以利四吋矽晶製程技術、
競爭舞台上最為人所稱道。 手機等,以光纖連結具有耐高溫、承載頻寬較大等 度思考,破除現行的觀念,成功地研發出串接式光 砷化鎵、磷化銦高頻元件及光電元件製程技術的開
利用光纖做為通訊之用,通常須經過發射端產 優勢。利用綠色LED作為房車感應系統的光源,其 偵測器,將其「免多餘負載、微波和電波速度不須 發,來完成跨越多項科學和工程的尖端研究。許晉
生光訊號,通過光纖傳遞訊號,經接收端接收光訊 特點為耐高溫、損耗低、較穩定等。而低耗能高速 一致」的優點發揚光大,成功的突破了現有高功率 瑋副教授也深切希望,在如此利於研究的環境中能
號以轉換為電訊號。作為光源的半導體元件通常為 雷射、Photodiodes元件亦遍及日常的USB3.0、 光偵測器的飽和電流-頻寬乘積的限制。此結果也 培育造就出更多卓越優秀的人才,以期未來在學術
發光二極體(light-emitting diode, LED)或雷射二 HDMI cable、DVD讀寫機中。 發表在全世界最大、也最競爭的光纖通信會議: 研究與實際應用上有所建樹。
20 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