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 - Issue04
P. 34
gͭgʕg̯gɽgኪ
CEECS資訊電機學院
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, NCU
學生生活
資工系二年級林芯妤對上學期同系大陸交換同 通訊所黃國富也對之前的交換生印象深刻,他
學的印象是線性代數表現優異,個性獨立,學習態 回憶道:「他是我實驗室的同伴,他的學習效率高
度謹慎。對於兩岸學校差異與同伴的觀察,通訊系 ,很會安排時間,且適應能力強,很快就融入我們
方同學說:「常常在言談中感受到他們的思想文化 的環境;原以為大陸交換學生會比較不苟言笑,相
與我們明顯不同,比方說毛澤東思想在大學裡列為 處之後並非如此;順便一提,他的化學很強,會考
必修課,這著實讓我驚訝,我想他們對於政治思想 (如我們高中聯考)化學拿滿分,實在很不簡單。」
的態度也許和根深蒂固的教育有關。而他們學校( 大陸交換學生們來到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就
指哈爾濱工業大學)沒有課堂用英文教科書、講義 讀,使兩岸學生多了新的體驗,亦難得有緣與自來
,所以來此上課時不太習慣。每學期的學習時數只 四面八方的同學千里相遇結識,將不同的經歷相互
開一個學期,學分動輒二十八學分,功課之重可見 交流。電機系交換生李紅霞同學:「來到中大後第
一斑。在我看來,也許交換生都格外知道自己要什 一次感覺到我是在為自己學習,虛假自信的外表下
麼,多方攝取資訊,好比挪出時間想辦法去聽想聽 終於找到了真正的自信,雖然課程和任務比較重,
的演講,或對學問熱誠的態度,都是他讓我感受到 除了一些壓力外絲毫沒有感覺累。也許我真正找到
和我們很不同的地方吧!」 了學習的目的所在。」
有緣千里 來到中大後第一次感覺到我是在為自己學習,虛假自信的外表下終
電機系交換生李紅霞同學:
與大陸交換生相約中大 於找到了真正的自信,雖然課程和任務比較重,除了一些壓力外絲
毫沒有感覺累。也許我真正找到了學習的目的所在。
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 母親也很贊成他們來台灣學習遊歷,增長見聞。此
共接受十名優秀的大陸交換生申請來校一學期選修 外,台灣人與中大師生的熱情和好客也在他們心中
課程,為大陸交換學生開辦後第三年,上學期共八 留下鮮明的印象。
名交換生來校。交換生個別來自中山大學、哈爾濱 大陸交換學生主要修習與原先就讀同等系級的
工業大學、南京大學、東南大學、重慶大學、廈門 課程,亦對其他學系、甚至研究所的課程感興趣。
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等。張寶基副院長每學 991學期董超同學因為先前未修過大學的DSP課程(
期都會和初來台灣的大陸交換生相約共進晚餐,關 數位訊號處理),故對所選修的研究所課程感到艱
心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在台生活,並淺略了解各學系 困吃力。與他同組的方同學則說:「我覺得他很有
在兩岸間的差異。 勇氣!儘管辛苦、沒有參考解答,他始終堅持到最
中國大陸幅員遼闊,來自四方的學生為求學離 後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。」另有大陸學生反應來到
鄉背井。有的學生必須從家鄉內蒙古到哈爾濱就學 台灣修課,專業課程選課的自由度較高、課程安排
;即使離校最近的學生,距離校區也需三小時車程 的進度較慢、較簡單、希望多一些作業等意見,也
,長距離是司空見慣。早習慣四海為家的生活模式 認為中大給學生自己學習的空間較多,雖然生活環
,所以趁課業空檔,大陸交換生常往花蓮、高雄等 境思維方式會造成不同的相處和習慣,但總體而言
四處遊賞台灣景點,更不覺得往返費時過長。而父 並沒有太多不適應。
32 33